微震監測技術通過高靈敏度傳感器收集和采集巖石破裂引發的0~-3級的微弱地震波并進行過處理分析, 從而得到礦震發生的位置、震級大小、能量、地震距等信息,判定巖層的破裂場后推斷巖體的應力差場, 最終實現由微震事件確定巖體的應力差場以及獲取因此產生的各類災害信息, 可廣泛應用于如地下礦井水害、地下礦井沖擊地壓等風險監測預警方面。
從設備參數、軟件、現場調試等方面入手,采取綜合技術措施解決干擾信號剔除問題,確保獲得高質量數據。主要有基于多種濾波器的波形數據預處理方法和基于STA/LTA與AIC的震相拾取技術等方法。
結合三維地震數據,提高煤層遠端空間大范圍、多層、各向異性介質中導水通道形成過程中微震事件定位精度。包含基于粒子群優化算法的微震震源定位方法和微震參數計算及震源機制求解技術等方法。
建立了薄隔水層條件下礦井突水通道的“形成、發育、貫通”——三級預警模型,實現潛伏期預警周期一周、發展期預警周期為1-2天以及突出期預警周期為1-2小時。主要采用基于微震事件時空分布的突水隱患預測技術。